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海洋日|这片深蓝,我们来守护

鸥讯社 浙江海洋大学 2022-05-17


万顷碧涛之下
万物繁荣生长
画成了这颗蔚蓝色星球的主色调
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么今天就一起走近
海大教授与海洋的故事

红树林是一种生态修复能力很强的木本生物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沿浦湾是浙江温州苍南县的一个小海湾,这里滩涂宽阔平缓,有沿浦河、下在河、岭尾河等河水径流注入,属于典型的淤积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以前我们这个滩涂上,是有很多的鱼虾贝类的,不像现在污染这么严重。后来我们通过海洋渔业局联系到了水教授,他来帮我们找地方,帮我们出谋划策,帮我们设计要用什么方式方法,把生态环境整个恢复起来。后来水教授就想到种植红树林,这个滩涂的生态才有所恢复。

苍南县沿浦镇农办主任陈诗凯提到的水教授是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水柏年教授。2014年,水教授和他的几个研究生在这片滩涂上做本底调查时,发现这里的滩涂生态系统几近崩溃。

“我们把14年的数据拿回去进行鉴定分析,发现这片滩涂物种数不多,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也很低,生态系统非常脆弱。



镇里听说来了大教授,赶紧前来讨教滩涂治理的方法。

在水柏年教授的推荐下,2015年村里在滩涂上试种了10亩的红树林。

“当年种下去10亩后,过完冬天,基本都存活了,这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

之所以水柏年教授能判断苍南可以种植红树林,是因为这里和福建接壤,气候温润,相关的资料也显示温州一带以前有自然生长的红树林分布。

“我在这里进行考察时就发现,沿浦河的河滩里大概有两百多平米的秋茄,这是我推断这里能种植红树林的依据之一。”



初尝胜果后,2016年村里又种下了750亩的红树林,然而这次却让水柏年寝食难安。2016年冬,温州遭遇了一场极寒天气,“好在持续时间不长,这批红树苗大部分都挺过来了。

第二年春,看着红树苗依然挺立在滩涂上,水柏年的心终于放下了。

“一亩红树林种植的成本最起码要1万以上,几百亩就是几百万啊,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那段时间,我真的是睡不好觉。”



红树林种起来了,滩涂上原有的危害植物互花米草成为了主要的天敌。

“互花米草很难根除,给整个滩涂带来很大的破坏。经过我们三四次的清除,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效果。我们也在互花米草生长的地方,栽上了红树林。”苍南县沿浦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说。

滩涂的生态系统在不断地修复。



“往年这个螺没有那么多吧?”主任问。

“往年没有这么多,今年很多。”村民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回答。



对红树林最大的危害是一场猛烈的台风 。“2018年超强台风玛莉亚登陆福建,红树林受灾严重的地方有百分之五六十的损失,轻一点的地方也有百分之二三十。”

天灾人祸,没能挡住水柏年和当地村民种红树的热情,红树林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红树林的固淤效果很好,这些树苗下面,大概有几十公分的淤泥,红树苗实际生长的高度估计已经达到了一米七、八左右。滩涂物种多样性提高了好几倍,多的地方已经超过了原来的两到三倍,少的地方也增长了一到两倍。因为红树林的建立,高潮带的生物明显增加了,这也表明了红树林有很强大的生态治理功能。



在水柏年教授的实验室,满满几个冰柜都存放着该海域历年进行生物资源调查的结果,“这是最现实、最生动的红树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案例。”

“2014年我们开始做本底调查的时候,这片滩涂的资源量非常少,后面几次调查,我们明显发现资源增加了。”

“苍南红树林种起来后,很多地方都来联系我,让我去种红树林,但我都婉拒了,红树林的耐寒问题没解决,台州、宁波等地种植还是非常危险的。”水柏年教授看着沿海地图说。



2017年,浙江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当年9月,《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正式发布,2018年,浙江省在国内率先全面推行“湾(滩)长制”浙江的治海实践一直摸索着前进,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既有衔接,也有创新。2019年温州市入选“蓝色海湾政治行动”试点,将重点开展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养还海等项目。


而浙江海洋大学的宋文东教授长期的研究课题就是突破红树植物的耐寒性难题。“我们选择了秋茄作为培育目标,进行了实验室全人工环境的临界温度培养,发现秋茄的北移驯化的可能性很大。”宋文东教授告诉记者,我国红树林的自然分布北界在福建福鼎一带,大约在北纬27°左右,人工引种的北界在温州乐清一带,大约在北纬28°左右,而他们团队的目标是在舟山成功种植红树林,而当地的维度达到北纬30°。



在舟山的墩头码头两岸,一片10000平方米的小红树林已经种下去4年了,树苗虽小,但已经坚强地挺过了一个个寒冬。

“舟山我们选了两个地方,一处是这里,还有一处的在鲁家峙,都是滩涂退化比较严重的区域。我们已经种下10万株红树苗了,基本都存活下来了。”项目组的纪丽丽和郭健两位女博士,每周都要来这里看看树苗的长势,小小的树苗下面,已是密密麻麻的孔洞“这些孔都有新鲜的泥土,里面都要螃蟹住着。”



驱车几公里,两位博士来到了他们的育苗基地。

“这几个池子就是苗种北移驯化的关键,我们每年春季会将南方采集来的秋茄胚轴插在这里孵化。这个池子有一万株左右的秋茄苗。长大一些了,我们会将树苗进行盆栽保活,进行过冬,再长大些,就可以去自然海域种植了。”



“我们项目组为了成功北移驯化秋茄”纪丽丽提到的这些技术,“已经申请了10多项专利,已经授权了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技术2018年经评估专家评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去年我们种下的桐花树,它的耐寒性要比秋茄差一些,用了我们的技术进行驯化后,经历了去年的冬天,现在长势良好,所以我们相信我们的红树林是能够在浙江海域用来治理海洋滩涂生态的。”



保护红树林
保护海洋生态
这片深蓝
我们来守护



视频:《浙海关注》栏目组

值班编辑:陈妍

责任编辑:沈家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